,他的心裡也就再沒了嘀咕。
忍不住畢恭畢敬的又謝。
「張師傅,今天能親得您的指點,實屬我的造化。能結識您,真是我的福氣。謝謝您不吝賜教,我洗耳恭聽。」
禮多人不怪,何況真謝還是假謝,「張大勺」自然心如明鏡。
老頭兒心裡寬慰,便同樣不再端著架子拿腔拿調,坦言為其解惑。
「首先我得說,皇家的飲食生活奢侈雖然自古已然。有『帝王一餐譜,百人數年糧』之說。但絕非一般人想像的那般,非山珍海味不得入口,什麼貴吃什麼。咱們前面說過,皇上無非也是吃米麵肉菜之類。和百姓的區別只是由各地進貢來的,最好質地的罷了。而且每餐冷熱、甜鹹、葷素、乾鮮一應俱全,以此達到營養合理搭配,膳食平衡。」
「山珍海味當然也有,可皇上就連普通的貢品,也不是一人獨吞的。所有一切貢物,還要分給後宮,賞賜王公大臣、侍衛。而且既然是珍貴食材,就不能日日食用。也得留著特殊時節的重大宴請時使用。」
「從待遇上來論,後宮存有八個等級差別,這在明、清兩代都是一樣的。受《宮中則例》管控,生活費都有一定預算,清代由內務府提供。用專業術語來說,這叫『空份』。妃子是個很重要的界限,妃以上,生活相對獨立。妃以下,必須根據條例安排生活。」
「真正生活上算得上比較自由寬裕的,只有皇上、太后、皇后三人。他們的生活費不固定,但也要根據皇上最多,太后次之,皇后再次來安排。」
「飲食上的份例屬於空份中的一部分。後宮的常例飯費,從五十兩到十來兩不等,份例越低,膳房越小,菜點越少,所用餐具也從金、銀到錫、瓷不同。」
「皇上肯定最多,我還記得每日大概是盤肉二十二斤、湯肉五斤、豬油一斤、羊二隻、雞五隻、鴨三隻,白菜、菠菜、香菜、芹菜、韭菜等共十九斤,大蘿蔔、水蘿蔔和胡蘿蔔共六十個,包瓜、冬瓜各一個,蔥六斤,玉泉酒四兩,醬和清醬各三斤,醋二斤。早、晚隨膳餑餑八盤,每盤三十個。」
「另外,御茶房還要恭備皇帝每天用的茶、乳等。皇帝例用乳牛五十頭,每頭牛每天交乳二斤,共一百斤。又每天用玉泉水十二罐、乳油一斤、茶葉七十五包,每包二兩。」
「至於清代皇帝用餐習慣,可並非一日三餐,而是一日兩次用膳。早膳多在卯正以後,也就是早上六七點鐘。晚膳在午、未兩個時辰,差不多十二點至午後兩點。另外,每天晚上在酉時,晚六點前後,還要吃些小吃或點心。」
「御膳房也不是每餐飯都到皇帝那裡請旨。膳單是御廚們早已擬定好的,每天都要報送內務府。膳單上不但有菜名,還有所有參與烹飪人員的名單。內務府大臣簽字畫押後才能操作。皇帝有時候不愛吃膳單上的飯菜,可以單點,就叫『添膳』,一般都是比較簡單的飯食。負責製作『添膳』的廚師叫做『御前他坦』,並非固定,而是輪值。」
「說實話,給皇上做飯是相當麻煩的一件事,主要是規矩森嚴,程序瑣碎。像一道菜,剛配好料,就要經內務府官員檢查,再呈送筆帖式對膳單,存膳底檔。然後蓋上龍袱,才能送往灶間。廚師做菜時,也有內務府派駐的灶上監視在旁監督。菜起鍋,灶上監視要負責插驗毒銀牌。最後還得過打洗案大廚的一關。打洗案大廚都是資深御廚,菜品送過來查驗,味道不正是要退回重做的。」
「所以實際情況就是,說皇上每頓吃一百零八道菜的純屬瞎掰。皇帝用餐,菜餚沒有定數,少則十幾道,多則二十幾道,這還是連賞人的飯菜都算在內呢。要真做那麼多菜,別看每天就兩頓正餐,廚房的人就是再翻上一倍也不夠用的。」
「而奢侈主要奢侈在了對人力和物資的浪費上。伺候的人多不說,由於皇帝的每日份例必要用掉,不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