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蓉,將楊康之前和自己說的,又說給了黃蓉,請她幫自己參謀參謀。
沒有令楚鹿人失望,黃蓉思忖一二後,雖仍有不明朗之處,但已經想通了其中關竅!
「我知道了!定是清廷在名分上,有所搖擺……早些年清廷順治剛駕崩的時候,諡號上還有『高』、『章』之爭,最後鰲拜一黨大獲全勝,至此他這顧命大臣才開始擅權專政。
如今康熙再提『兄弟之邦』,還遣密使,想來無非是舊事重提,並且既然是瞞著鰲拜做這些……清廷內部恐怕就有大變!吳三桂雖給滿洲人賣命,但畢竟不在中樞,只怕也不十分清楚!」黃蓉已經大體捋出了此事的核心。
大江湖的王朝進程很微妙,令楚鹿人有熟悉感,又十分陌生、「快進」十分明顯。
十七年前,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的時候,的確北朝當時已經在內部起義下,國都陷落、國君身死……
南渡重整宋室大旗的,的確「也」是趙構,名義上是神侯的爺爺,不過趙構這孫子大概是逃命時嚇破了膽,舉不起來、也沒有兒子,後來過繼了同宗兄弟之子、也就是神侯的爹。
短短五六年之內,發生了岳元帥北伐先大勝、後受阻、最後遭奸相昏君冤殺一系列事情,比較解氣的是,這片大江湖中的秦檜,在岳元帥死後第二年便暴斃,總好過原本歷史中,讓他又活了十幾年那麼意難平,又一年,趙構也駕崩……
也就是十年前,神侯他爹繼位,好歹是一位有心北伐的,將秦檜的諡號從「忠獻」這個褒美之詞,改成了「謬丑」這個羞辱的詞,並且為岳飛平反。
可惜不僅志大才疏,無將可用,而且三年新帝便駕崩,不僅人走茶涼,同時因為蒙古人當時也已經逼近襄陽,宋廷再次回到守勢,史彌遠為首的朝臣,再次恢復了秦檜的諡號。
神侯的哥哥,也只當了三四年的皇帝,三年前又駕崩了一代,到了如今的皇帝繼位。
連續兩代皇帝短命,為了對抗藉機膨脹的官僚集團,也就成了朝堂方面宦官受重用、如今隱隱尾大不掉的主因……
而清廷入關時,皇帝是順治,占據京師後,也著手南下滅宋,不過趙構別的不行,逃命還是有一手,搜山檢海愣是沒被逮出來,最後南渡衣冠、氣數未盡,議定劃長江而治。
後岳元帥北伐,收復淮南之地,甚至趁著順治駕崩,一度接近中原腹地,可惜吳三桂竟是在清廷最虛弱的時候,還甘當走狗……
清廷順治帝對外一直是勤於進攻,且手段殘忍,不過對內卻積極任用漢臣,因此甚至令一些滿洲貴族不滿。
在一眾漢臣的擁護和「攛弄」下,順治特地在入關後,又登基了一次——罕見的登基兩次的皇帝,而且明明自己的皇權沒有旁落過……之前在關外登基過一次,卻又在入關後又登基一次。
目的就在「名分」二字,一眾降清、投清的漢臣,一方面還是不希望背罵名,另一方面也是報團在清廷爭取權力,所以希望清廷的歷史定位是「為前朝皇帝報仇守孝,故享江山」。
不過一眾滿洲貴胄顯然不會這麼想,他們更喜歡的歷史定位是「金戈鐵馬入中原,一統漢家萬萬年」,作為征服者享受勝利果實。
順治帝當時不喜膨脹的貴族們,想要漸漸授權,故而傾向於前者,重用漢臣,甚至去前朝末代皇帝墓前慟哭叫哥——歷史與大江湖的進程,在這點上驚人的相似。
當然,楚鹿人對此是不屑的,無非是在朝漢臣的自我安慰、又趕上順治又想收滿清貴族之權……他順治不是苻堅,以其所為,立不住這個「親善漢人」的人設。
在順治駕崩之後,一眾漢臣在諡號上下了功夫,想要給順治以「高」為諡——按照中原王朝的規矩,通常是開國君主才諡「高」。
無非也是為了名分,如果承認順治是開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