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並沒有正式處理意見出台,但夏想所說的處理意見,顯然是指何江海到辭職為止,全身而退。
周鴻基微眯了眼睛:「我以前看錯了人?」
「不是,是現在形勢不同了。」
「如果我堅持要討還公道呢?夏書記是不是兩不相幫?」
「我服從大局。」
「好!」周鴻基大聲說道,一拍桌子站了起來,「我正要告訴夏書記的大局就是,根據湯世誠的供詞,中紀委決定正式對何江海案件立案。夏書記,你看錯了風向。」
夏想卻坐著不動……臉淺笑地看著周鴻基:「我也想告訴周書記的是,風向有可能會隨時改變。」
第1656章 風向第一變
周鴻基卻是不信:……夏書記哪裡來的信心,認為何江海就一定不會垮台?」
以為夏想會有一番豪言壯語或是高談闊論,不料出乎周鴻基意料的是,夏想只是搖頭嘆息一聲:「法令不過乎人情,何江海已經死了兒子,他又主動告退,何必非要再窮追不捨?就僅僅因為他差點害死了衙內?但問題是,現在衙內好好的,他卻沒了兒子。」
「夏書記什麼時候也手軟了?」周鴻基苒話就近似諷刺了,「在我認為,夏書記一路過關斬將,好象歷來沒有心慈面軟的時候,怎麼也會對何江海開一面了?是不是有什麼法?」
周鴻基此時再不懷疑夏想是想藉機充當好人,然後收攏齊省的本土勢力,他就太沒有政治頭腦了。夏想的話在他聽來,不過是託詞罷了,或者更諷刺的形容就是、裝腔作勢。
此時在周鴻基眼中,夏想的形象轟然傾圮,成了沒有原則沒有底線的官僚。因為何江海雖然沒有害死衙內,卻是齊省本土勢力的領軍人物,是齊省不克不及年夜治的根源所在。只有將何江海拍死,齊省才能實現真正的長治久安。他堅定地認為,他不是公報訌仇,他也是為了齊省的年夜計。
夏想心目中的齊省年夜計是化敵為友,將齊省本土勢力分化、拉攏、瓦解,要分三步走,而周鴻基的齊省年夜計是手起刀落,借何江海之事一舉將齊省的本土勢力一個會合就斬落馬下。
其實來夏想和周鴻基的目的年夜抵相同,不過周鴻基和昔時的夏想一樣,喜歡用激進而不留後路的手法,而夏想則想以溫水煮青蛙徐徐圖之。再者了,齊人治齊也未嘗不成,只要將關鍵位置掌握即可,只要不再呈現如何江海一樣的領軍人物,並且敢於挑戰一二把手的權威,也就不會呈現要刻意打破齊人治齊的情況。
到底」還是因為權力的分派不均,還是省委書記的意志得不到貫徹落實造成了中央對齊省本土勢力的不信任,因為省委書記是中央在齊省意志的體現。
再簡潔地形容就是,夏想是連拉帶打,聽話的,就拉攏就重用,拆台的,就打板子,就坐冷板凳。周鴻基則是非要讓何江海付出慘痛的價格。並且和何江海有關係的中層本土勢力,該罷免的罷免,該核辦的核辦,最好轟轟烈烈來一場類似夏想在湘省時的反腐風暴。
夏想見周鴻基終於露出了薄情苛刻的一面,知道到今天為止,他和周鴻基之間,算是正式分道揚鐮了,就道:「周書記也可以向中紀委反應我的問題。」
周鴻基沒想到夏想話得如此直接」知道夏想恐怕對中紀委一直沒有好感,不由尷尬一笑:「夏書記昔時和中紀委的誤會,我也聽了一些,我很敬佩夏書記的為人和品行。可是,在何江海的事情上,我不會妥協」要堅持到底。」
「還是那句老話,紀委的事情,我未便多。
」夏想站起身來,準備告辭了,「只是想最後告訴周書記一個故事一有一個盲人走夜路的時候」手中提著一盞燈,有人問他瞎子點燈不是白搭蠟嗎?盲人回答,我不需要燈光,可是他人需要。他人看到燈光,就不會撞到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