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0年,整個歐洲大陸上已經通車的鐵路加起來,都不會超過一萬五千公里。
有豐富經驗的工程師自然是稀缺人才了,這種背景下,奧地利鐵路大建一開始,各大鐵路公司就爆發了搶人大戰。
對薩爾瓦多來說,現在是痛苦並幸福著。工作任務重,也就意味著待遇高。
比如說他在擔任技術總工的同時,還負責了兩端的施工的主要技術指導,那麼就可以多拿兩份兒工資。
現在再加兩個施工點,如果公司沒有派人過來幫他分擔壓力的話,也意味著他又可以再增加兩份工資,也就是總共五份薪水。
如果不是薪水待遇實在是太好了,他早就撂挑子不幹了,怎麼可能接受這種沒日沒夜的工作呢?
這樣的好日子可不常有,加上莫特里赫承諾的獎金,一旦完成了任務,薩爾瓦多相當於在一年之內拿到了十年的薪水。
像薩爾瓦多這種的畢竟只是少數,鐵路公司不可能一直不派工程師下來幫忙,畢竟一個人的精力有限,前期還可以勉力支撐,到了後期施工的時候根本就忙不過來。
不過一個人完成兩三個人工作任務事情,在鐵路建設中是時有發生。
資本家們又不是慈善家,不可能一直都這麼大方下去。現在他們屬於無可替代品,自然是待遇從優,一旦可以被代替了,那麼他們的好日子也就結束了。
薩爾瓦多非常清楚,一旦鐵路建設完成,他們就要準備滾蛋了。
鐵路公司在運營的時候,不需要這麼多經驗豐富的工程師,資本家們自然會選擇更加廉價的普通技術人員,負責鐵路的後期維護。
甚至等到後期工程師數量供大於求後,他們就算是幹了兩個人活,最後還是只能拿到一份兒薪水。
市場上供求關係,決定了商品的價格。在人力資源市場上同樣適用,資本家們在缺人的時候開高薪,不缺人的時候自然要想辦法彌補回來。
總的來說,他們算是趕上了好時候,正好撈金。過了這個村,就再也沒有這家店了。
這種好日子有多久,薩爾瓦多不清楚。如果可能的話,他希望這樣的日子可以持續的更久一些。
甚至他還產生了去鐵道部謀一份兒差事的念頭,雖然待遇沒有這麼好,可是勝在穩定、而且體面。
夜幕降臨,薩爾瓦多躺在了床上,點燃了一支煙,深深的起來,久久不能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