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可墾闢,悉為農郊,以贍萌隸,隤牆填塹,使山澤之人得至焉。」【上林賦】
「上林苑地廣千頃,經年之亂,荒地尤多。除城西建章等離宮,其餘之地盡皆釐清,募民屯田,以所人充糧草,屯得益興。」在宣室殿裡,皇帝拿著董承的奏疏,緩緩說道:「開放上林之禁,分田地、池沼予百姓墾殖,這是孝元、孝成皇帝時就有的成例。」
看著少府張昶一副忐忑不安的模樣,皇帝饒有興致的問道:「如此德政,怎麼還會遭人反對?」
反對的人給出的理由雖然是「上林苑乃皇室園林,不能放任百姓在離宮舊址耕種樵採,有損朝廷威嚴。」但實際上是怎麼回事,皇帝心裡其實是再清楚不過。他有意問張昶,主要還是想看看張昶的態度。
張昶官居少府,掌管園池苑囿、山地池澤等稅,如何不知上林苑現今的情況?關中上林苑自從王莽之亂以來,荒於修葺,導致上林苑宮苑成為殘墟,土地山林池澤皆被私人開墾圈占。眼下除了建章等城西幾處重要離宮未有被人侵占以外,其餘的土地盡皆為他人所有。
這些人不是旁人,正是扶風、京兆等地豪族,他們侵占上林荒地野林,少說也有十幾年。他們知道這是薅皇室羊毛、有損國法的勾當,都不敢聲張,就連歷任京兆尹都對此視而不見,默認既定事實。
如今董承上疏要拿上林苑的荒地給百姓屯田,用意雖然是好的,卻包藏著禍心。
要知道上林苑現在除了城西的建章宮、葡萄宮等幾處離宮以外,哪裡還有多餘的荒地給流民?董承這麼做,就是要讓皇帝將目光放在這上面,最好給那些私自侵占皇室園林的豪族一個顏色看看。
這件事一經流露,便引起朝中眾多大臣的反對,尤其是以馬宇為首的若干扶風、京兆士人紛紛上書諫阻,就連太尉馬日磾、尚書令士孫瑞都不贊同此事。開玩笑,這事一旦捅了出來,在有心人的利用下,誰知道年輕氣盛的皇帝會不會大動干戈。
張昶此時面對皇帝的垂詢,有苦難言,只得委婉道:「上林苑多是池澤山林,真正適合開墾為田的土地並不多,耗費朝廷大量的精力人力去擇選合適荒地、招募千戶流民,有些得不償失。」
「這沒有什麼划得來划不來一說。」皇帝不以為然,說:「只要於民有益,付出再多又有何妨?你眼界要看長遠,屯田一事,利在當下,功在千秋,不過區區荒地,我留之無用,倒不如一併劃撥出去。」
皇帝本有意施行均田制,大力限制豪族兼併,只是不願在這個時候引起豪族的反對,這才退求其次,選擇更為合適的屯田。
沒想到他還是低估了這些豪族兼併土地的氣焰,皇帝有意借題發作:「這幾日你就把此時辦了,上林所剩宮苑,可堪用者幾何?不堪用者幾何?林地池澤,又荒蕪多少?所剩幾許?務必一一查清現狀,上報於我。」
「不要在乎旁人的意見,儘管去做,有什麼事我來替你擔著。」他警告道:「但若有紕漏,我唯你是問。」
張昶悚然,不願得罪馬日磾等一干三輔豪族,為其說情道:「陛下,近年來關中百姓流離,苟為求活,多有入上林苑私墾田地者。此次清查上林,還請陛下念在他們生存艱難,從輕發落,以示寬宥。」
「若真是貧苦百姓迫於生計,私入上林,便將其納入屯田,由勸農令負責。」皇帝看著張昶,與其說是給了他一個面子,倒不如說是給了三輔豪族們一個機會:「若有豪富肆意侵占園囿,限期七日之內,必須退還少府,否則,便以國法論處!」
皇帝話都說到這個地步,已經是仁至義盡。張昶鬆了一口氣,自覺已經為此盡力了,剩下的該如何去做,全看那些人有沒有這個覺悟了。
於是董承提議屯墾上林苑的奏疏被皇帝嘉納,立即下發尚書台擬詔施行。
京兆、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