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不但放歸李嚴,甚至就連其門下功曹、主簿、賊曹等人也一併放走,著實氣魄驚人,縱然自矜如李嚴,亦對諸葛亮深感佩服。換成他,未必敢如此。
當然,李嚴也確實是真心歸附,他年紀輕輕,就已成為夷道縣長,看似前途無量,可事實卻非如此。未來五年,即而立之年前,他的極限就是轉任萬戶大縣,做個千石縣令,想要跨入兩千石門檻,卻是難如登天。
這是因為劉表乃是依靠南郡士族的鼎力支持,才成為荊州之主,作為回報,十餘年來南郡士族遍布內外,掌握要職,權傾荊楚。而劉表本人,也不是能夠破格提拔人才的英主。李嚴一個南陽人,不熬個十年八年,根本別想企及兩千石之位。
不是李嚴詛咒故主,面對強勢崛起的劉景,劉表疲於招架,頹勢盡顯,莫說十年八年,兩三年內覆滅,都不是什麼意外事。
劉景這邊則不同,作為新興勢力,充滿機遇,荊南的兩千石太守,算上劉景本人在內,皆在三十歲以下,無一人超過而立。
劉景英才蓋世,有鞭笞天下之志,總攬英雄,求賢若渴,李嚴相信憑藉自己的才能,必會受到劉景的器重,遠比在劉表手下,要有前途得多。夷道,就是李嚴為劉景準備的見面禮之一。
李嚴帶著門下諸吏匆匆趕回夷道縣城,此時夷道城中已然得知劉景大軍來襲,城門緊閉,大小吏士蜂擁城頭,嚴陣以待。
遠遠望見李嚴一行人,城頭立刻有人高呼道:「是明廷,明廷回來了……」更新最快 電腦端::/
「還有綱紀……」
「快開門……」
李嚴性情嚴刻,號為「李鱗甲」,夷道上下,無不畏之,代領縣事的縣丞尚未發話,守門吏就自顧自打開城門,恭迎李嚴,由此可知李嚴往日積威之深。
李嚴面容威嚴的進入城中,第一時間便讓賊曹接管城防,又詢問門下吏,得知其母尚不知他外出被俘,李嚴心下大安,乃召縣城、廷掾等人入縣寺議事。
李嚴坐於正堂主位,直接開門見山道:「安遠將軍之名,想必諸君皆有耳聞。昔周文王不忍白骨暴露於荒野,周武王不以天下易一人之命,故能獲天地之應,克商如林之旅。今安遠將軍奉天子之命,將荊南之軍,跨江北來,所過之處,秋毫無犯,民皆感化,真乃仁義之師也。我有意舉城歸順,諸君以為如何?」
堂下之人,無一反對,從李嚴回到夷道的那一刻起,城中便再無其他聲音,就算是同為命官的縣丞,也只有俯首聽命的份。
李嚴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後率領諸吏,出城北迎接劉景軍。
夷道縣城建於夷水右岸的層岩之上,因此別名「岩邑」,劉景軍艦隊溯江而來,直抵城下。
諸葛亮在眾多甲士的護衛下登岸,行至李嚴面前。李嚴不等諸葛亮開口,先是深深一拜,繼而道:「軍師,在下幸不辱命,特率夷道吏民,恭迎義師。」
諸葛亮拉著李嚴的手,笑道:「正方果有馮異之風……」
諸葛亮的讚譽讓李嚴頗為受用,雲台二十八將中,得建方面之號者,也就馮異、岑彭二人而已。嗟呼,大丈夫,當如是也。
不過與馮異崇讓謙遜不同,李嚴為人極有野心,他是先被俘,之後才獻城歸降,談不上有多大功勞,因此他打起了夷水上游佷山縣的主意,準備奪取佷山,以作為自己的進身之階。
李嚴向諸葛亮進言道:「軍師,夷道以西,夷水上游,尚有佷山縣,南郡、巴郡蠻五大姓: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鄭氏,皆出於佷山。其地群山環繞,道路艱險,加之蠻夷不服王化,大軍西討,非一日之功。」
「哦?」諸葛亮心知李嚴這麼說,必有對策,虛心詢問道:「不知正方有何高見?」
一如諸葛亮所料,李嚴不疾不徐地道:「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