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卷總結及請假  舊日音樂家首頁

關燈 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1894年,初夏,柏林。

    《c小調第二交響曲》在理查·施特勞斯指揮下首演了前三個樂章,樂評幾乎全是抨擊與謾罵。

    同年年末,馬勒親自指揮全部五個樂章,期間身體不適,演出後便暈倒,這場音樂會激烈的反對之聲少了一些,雖然大量樂評人仍舊拒不出席,但上座率有一定提升,聽眾報以體面禮節的歡呼。

    十分不網文的劇情,嚴格來說,這部交響曲到馬勒死後至少五十年也沒引起什麼注意,將主角這麼寫萬萬不可,作者去代入一下倒是可以。

    《舊日音樂家》目前寫了8個多月,第二卷的跨度在35W-118W字。

    講道理,像我這樣的起點撲街作者的切書規律,除了15-25W上架前後,另一個高峰期應該就是在此期間。

    寫過書的都會知道,這絕逼是法則級的規律,這下我也有過親身體驗了,尤其在第二卷70多章左右時。

    怎麼描述那種狀態呢?就是你只要一坐在鍵盤前面,滿屏幕滿腦子都是「寫你mb」。

    有很多大神級別的作者在分享經驗時說:「寫書不要看評論,看數據就行了。」

    我知道遇到那種情況他們是怎麼懟人的:「你噴得這麼凶,訂閱卻越來越高,教人寫書走好不送。」

    但我這裡的評論畫風有時是這樣:

    「你寫成這逼樣,難怪數據這麼差。」

    我他媽還能說什麼.jpg

    薄紗了。

    我的作家助手至今都處於卸載狀態,除了臨時在外改文時短暫裝回過幾次,這減輕了一定的打擊感。

    不過兩卷的寫作經驗,讓我有了一個實操性的更寶貴收穫:


    「選好卷首語,讓它變成完結這一卷的精神支撐。」

    第二卷的卷首語,在最開始設計的時候,很容易想到去在馬二合唱部分的歌詞中找,但具體選擇哪句,則糾結了很久。

    回看首演樂章V就會發現,其實八個詩節各有各的淚點。

    站在書中角色的角度,當他們恐懼死亡本身時,會更在意一和八;當遭受過重大變故、害怕失去所擁有時,會更在意二;當處在人生的失意逆境時,會更在意四;當受到病痛或衰老折磨時,會更在意五、六、七......

    但最後我選的是第三詩節:

    「要相信啊:

    你的誕生絕非枉然!

    你的生存和磨難絕非枉然!!」

    對於懷疑「存在的目的和價值」的書中小角色們而言,他們會更在意聽到這句話,然後,對我自己這種撲街小作者而言也是。

    我能寫到現在,首先感謝自己選擇了這條卷首語。

    或許,之後還是能用這個方法堅持下去,或許。

    一些寫作的真實心路歷程剖開分享,然後還是進入正題,總結一下劇情吧。

    從大綱設計上來說,第二卷篇幅本就是最長,起初估計約為第一卷的兩倍,以對應《c小調第二交響曲》的龐大篇幅和編制,當然,實際還是寫超了10W字。

    「復活」卷我對雙主線結構的處理,沒有「巨人」卷那麼顯著,實際上並列關係占據了更突出的位置。

    當然,我也是從來沒寫過書,這都是在憑感覺嘗試。

    第二卷結構上最重要的節點是五段死亡,分別對應范寧創作《c小調第二交響曲》五個樂章的階段。

    第一樂章是維埃恩的出生到死亡,其創作原型是法國管風琴家Louis Vierne(1870-1937),或許十分名不見經傳,但這我是有意而選之的。

    因為藝術大師們的天賦、意志力和影響力接近於神,令我們這些普通人望塵莫及,也令那時作為青年作曲家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相關:    四合院:我的穿越為啥這麼陋  我組建了最強劍客集團  末日青芒  半島之娛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同類最熱
搜"舊日音樂家"
360搜"舊日音樂家"
語言選擇